真实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俄语:Авария на Чернобыльской АЭС,乌克兰语:Чорнобильська катастрофа,英语:Chernobyl nuclear disaster, Chernobyl disaster),或称切尔诺贝利事件,是1986年4月26日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普里比亚特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反应堆破裂事故。该事故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最高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该事故对苏联影响甚大,前苏联官方的报告表示[2],约60%受到辐射尘污染的地区皆位于白俄罗斯境内。经济上,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概六百八十亿美元[3](已计算通货膨胀),是近代历史中代价最大的灾难。[4]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曾经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能成为5年之后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过我所开启的改革事业”。
该事故发生于一项针对RBMK型反应堆在同时失去外部供电和主冷却流泄露下通过蒸汽轮机支撑紧急冷却水泵能力的安全测试中。在按计划降低输出功率操作时,操作员因失误将受氙毒化作用影响下的反应堆的输出功率降至几乎为零。操作员随后在提升功率并稳定反应堆的过程中抽出了超过操作规程规定的安全上限数量的控制棒。在测试即将完成时,操作员触发了反应堆紧急停机。由于设计缺陷,这一操作会导致反应堆短时间内局部反应度迅速升高,突增的输出功率随即导致了多条燃料管道破裂,使得反应堆内部失压,冷却水迅速变为蒸汽。气态的冷却水在反应堆内部形成空泡,减少了中子的吸收,进一步提升了反应度,并进一步导致了冷却水温度升高。形成的正向反馈回路最终导致了蒸汽爆炸和堆芯熔毁。
爆炸和堆芯熔毁彻底损坏了反应堆核心,并严重损毁了反应堆建筑。随后对大气开放的堆芯中高温石墨接触氧气引发大火,一直持续到1986年5月4日。大火所释放的放射性尘埃随大气流动在苏联和欧洲的其他部分地表沉降,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量与初始爆炸大致相当,其中大约70%沉降在了距离事故发生地16千米外的白俄罗斯。被核能辐射尘污染的云层飘往众多地区,包括前苏联西部的部分地区、西欧、东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不列颠群岛和北美东部部分地区。此外,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境内均受到严重的核污染,超过336,000名的居民被迫撤离。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总辐射剂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以上。[5]
剧中把所有问题,归结到一个点:谎言的代价。我觉得归纳的很到位,但这个观点用中国的语境挺不好解读的,因为这里是一个默认鼓励撒谎的环境,你看淘宝一两万的东西,标价是几十,商家觉得没有问题,平台也觉得没有问题,偶尔几个用户觉得有问题,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用户在平台有什么权力呢?最多就是不用这个平台,但是平台根本不怕,因为平台知道,只要我做个促销活动,你还是会来我这个平台买东西的。
所以,作为中国人,如果要用中国的语境来解读这个观点,应该改为:面子的代价。
为了面子,我们要对群众撒谎,我们要对国外撒谎。撒谎的后果,就是我们打碎门牙往肚里咽,你看剧中为了清除屋顶上的石墨,花大价钱买来了清理机器人,就因为对外撒谎,某个参数说的特别低,导致机器人一开机就报废了。你再想想,中国多少次灾害,死亡人数就在某个数值底下,因为超过这个数就要革职,这一幕熟悉不?
剧中另外一点很有意思的就是外行管内行。厂长维克多·布卡诺夫、总工程师尼古莱·福明和副总工程师阿纳托利·迪亚特洛夫,他们在发生爆炸前,还在讨论测试成功后,升职的问题。而核电站一个高级工程师没有任何做测试的经验,就开始按照手册上的参数做测试,直接引爆了核电站。还有工业部副部长波瑞斯和物理科学家瓦列利·莱加索夫一开始的争执,也是典型的外行管内行,专业领域,就应该让专业人士掌控,而不是啥都不懂的外行人。
还有一个特别能反映出大环境的情节:情报机构。因为事情是发生在1986年,这在冷战时期中被称为”新冷战“的阶段,简单来说,就是苏美两方已经不是冷战这么简单了。美国总统雷根上台后,转变策略,意图在冷战中获胜。在这种大环境下,苏联当时情报机构有很大的权力,即使在救灾,工业部副部长波瑞斯和物理科学家瓦列利·莱加索夫也在被监视。当负责调查的女物理科学家乌拉娜·霍姆克说,真相会被大众知晓的时候,她就被捕了,非常典型的舆论控制方式。
从真实事件到电视剧
这个片子并不是纪录片,而是电视剧。切尔诺贝利之前已经拍摄过很多部纪录片,但都没有这部电视剧这样的热度,引起很多民众的讨论。因为电视剧的故事是虚拟的,电视剧的内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为了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会强化人们遭遇辐射后的惨状,强化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遭遇辐射后的后果,会把引起导致这件事情发生的人物标签化。没错,这部电视剧是成功的,但一些描述,据参与的当事人说有些事情过于虚假。这里最大的问题,并不是电视剧有虚假成分,而是,没有人来报告真实的事情。这就像一些国家发生的事情,总有官方出来做一个总结汇报,宣告事情结束。当事人不让采访,数据不纰漏,那大家怎么知道这是真实的呢?你看谣言和欺骗就是从这里来的。
参考:切尔诺贝利当事人聊美剧《切尔诺贝利》
纪录片和电视剧
我个人觉得纪录片纯粹的真实和电视剧的虚构,可能会存在界线模糊的问题。尤其是关于个人纪录片的时候,人在镜头下和不在镜头下的表现,语言一定是有差别的,所以,纪录片看似是真实记录,但也有虚构成分,我的感觉是,如果纪录片观看的人越来越少,那纪录片会慢慢增加虚构的成分,让纪录片与电视剧区分不那么明显。